字符百科

跨市交通畅通区域发展血脉

时间:2025-07-21 07:19:00

日前,官方透露深圳、东莞正在推进两条跨市地铁对接。这意味着规划已久、延宕多年的深莞跨市地铁有望继续推进,深圳或将告别没有跨市地铁的历史。刚刚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我国正在进入跨市交通时代。

跨市交通在近十几年的交通发展中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5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09万公里,部分重点线路日均客运量超260万人次。全国第一条跨市地铁广州佛山线15年前就已开通运营,2024年,广佛间日均出行量达189.6万人次,跨城通勤人口达37.5万人,促进了广佛都市圈的融合发展。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开通后,西安咸阳双城生活人数大幅增加,加强了双城的联系。苏州地铁11号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衔接后,累计客流超7595万人次。跨市地铁有效满足了跨市交通需求,促进了城市群、都市圈内人口和资源的自由流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将在未来城市群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跨市交通可以促进经济要素高效流动。发达便捷的跨市交通网络可以深化各地产业协同,带动人才、技术、资本、原材料等要素相互流动,构建完备、通畅的产业链上下游;还可以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显著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

优化人口分布,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越来越完善的跨市交通网络,不仅能扩大市民日常通勤、节假日出行的范围,还能缓解经济压力和时间焦虑,同时还可带动周边地区公共服务配套升级,进一步激发城市群发展活力。

进一步刺激旅游与消费市场扩容。比如,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西延工程计划与无锡地铁3号线衔接,让从上海出发的地铁向西延伸得更远。“早上无锡小笼包、中午苏州三虾面、傍晚上海葱油面”,便捷的跨市交通不仅能整合各地文旅资源,还能延伸消费场景,创造新的文旅需求。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即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未来,跨市交通网络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完善交通网络规划与建设。加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如嘉兴市域铁路项目,建成后加强了市域内各地区之间以及嘉兴与上海、苏州的轨道交通联系,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也要合理规划线路,避免线路曲折影响速度和运行效率,充分利用廊道资源,在带动新片区开发的同时节约土地资源。

提升交通服务质量。根据现实需求调整早晚高峰发车频次,灵活调整站点、车次和发车间隔。推行安检互认、月票年票等机制,降低跨城通勤管理成本。此外,提供多样化出行选择,如定制公交、定制快巴,实现“门到门”快速直达通勤。

促进区域交通协同发展。加强城市间交通合作,建立常态化协调机构,明确划分站点、区间、设施设备等的运营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城市间应急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传递和应急响应效率。如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引领各城市加强一体发展共识,打通省际“断头路”,促进毗邻地区同城协调发展。推动不同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互补,实现无缝对接,方便乘客换乘。

完备、通畅的跨市交通不仅是缩短时空距离,加快人员、要素流转的工具,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血脉,将描绘出未来城市群“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妙图景。(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正宇)

相关推荐
跨市交通畅通区域发展血脉

跨市交通畅通区域发展血脉

日前,官方透露深圳、东莞正在推进两条跨市地铁对接。这意味着规划已久、延宕多年的深莞跨市地铁有望继续推进,深圳或将告别没有跨市地铁的历史。刚刚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我国正在进入跨市交通时代。跨市交通在近十几年的交通发展中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截至2024

2025-07-21 07:19:00

河南21项举措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赋能“智慧城市”加速进阶

河南21项举措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赋能“智慧城市”加速进阶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7月17日记者获悉,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近日联合印发《河南省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聚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城市高效能治理,谋划部署21项重点任务,系统构建了我省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工作的

2025-07-17 11:43:00

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2730.57万人次

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2730.57万人次

青羚网讯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2730.57万人次,增长21.14%;旅游总花费234.8亿元,同比增长20.3%。今年上半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健全“1+8”规划体系,编制《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初稿,制定青南试验区建设规划大纲,加快《环湖12个观景点提档升级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编

2025-07-16 09:13:00

如何避险山洪灾害和城市内涝?汛期知识一文了解

如何避险山洪灾害和城市内涝?汛期知识一文了解

央视网消息: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是主汛期防御的重点灾害之一。山洪灾害通常短时突发、水流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我国每年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人数中,约70%是山洪灾害造成的。那么,山洪来了该如何避险?山洪常常发生在山沟附近、溪河两边位置较低处、双河口交叉处等地。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

2025-07-13 10:07:00

21评论丨数字城市建设需谨防“技术崇拜”误区

21评论丨数字城市建设需谨防“技术崇拜”误区

许余洁(联和金融数字经济研究所 学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近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致力在全球数字经济制度型开放和多双边合作中发挥更加重大且实际的作用。当前,全球城市集体迈向数字化转型的十字路口,我国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很多大城市正致力于

2025-07-12 05: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