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百科

总感觉“有点准”的MBTI性格测试,真能把人看透吗?

时间:2025-04-30 12:30:00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 唐秋萍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冰洁

“9.9元了解你的人格底色”“16种MBTI类型,测测你是哪一种?”“一套题测出你是I人还是E人”……社交平台上,MBTI人格测试在年轻群体中十分流行。但对不了解的人来说,听到这些难免一头雾水,一套测试题、16种人格特质难道就能将全球70多亿人的人格分得清清楚楚?

MBTI人格测试,即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是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工作基础上,由美国作家迈尔斯与其母亲布里格斯在20世纪40年代建立的标准,用以判断个人的性格,1999年被引入我国并翻译为中文。这项测试是通过一系列问题,将个体在4个维度的偏好进行分类,分别是:

1.注意力方向,代表人的主要精力来源,E为外向,I为内向;

2.认知方式,指搜集信息的方式,N为直觉型,S为领悟型;

3.决策方式,代指如何做决策,T为思考型,F为情感型;

4.生活方式,是应对外部事件的方式,J为判断型,P为感知型。

在最新的MBTI测试中,被测者回答每一道题时,需从“同意”到“反对”连续的7点量尺上进行程度上的选择,最终得出个人上述维度上的不同偏好,并组合在一起,得到INFJ、ESTP等人格特质。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唐秋萍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临床上对一个人的情况做出“定性”时,除了进行专业的心理测验外,还需结合现场观察、临床交流以及个人具体情况,才可得出一个相对全面的结论。对于国外引进的心理测验,还需考虑到文化、人群等背景差异,应用前需进行“中国修订”,包括相关表述的翻译“本土化”,再经过信度和效度的校验,保证同一个人在不同情绪、环境、时间测出的结果是一致的,且测量的准确性高。由此看来,作为一种自陈式评估的MBTI,易受个人情绪、状态以及偏见的影响,更偏向于趣味性测试,并非专业的心理测验,目前尚未见到较权威的关于该测验中文版的信度、效度检验方面的报告。

当下,MBTI人格测试十分火热,可能是因其“模板性质”较为突出。比如,该测试对每种人格特质的描述都较宽泛和笼统,比如INFJ被称为最像E人的I人,基本上可套用在所有人身上,反而产生了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准确性”。而且,得知自己是某一类人后,反而可能对日常行为产生影响,从而持续强化自己的MBTI分类。唐秋萍表示,人格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是“随时间旋转”的连续体,会受经历过往、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无法被简单的“标签化”。

如今,MBTI被广泛用于职业探索、求职等职业指导,年轻人也常在社交平台列出MBTI类型以及自己的偏好MBTI类型。但目前看来,MBTI的准确性证据有限。虽然官方MBTI手册称,超八成人在重复测试时得到相同结果,但研究发现一致性的占比较低。《心理学前沿》刊登的论文表明,MBTI无法可靠地预测工作表现、领导特质或关系兼容性,过于信任MBTI可能不利于最终的招聘决定。

唐秋萍表示,社交生活中,MBTI有助快速识别不同人的偏好,从而改善互动、促进合作,可以当作一种有趣、信息丰富的性格探索方式,或当作团队“破冰”的一种方法,但不应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更不能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人们常常驱动着自己去理解自己和他人,“标签化”则简化了这个过程,让人能从一个词或缩写大致了解一个人,节省很多时间。但需要强调的是,一个真实的人本身比这些字母更复杂,世界上的人也绝对不只有16种类型,如果把自己简单框定在MBTI的标签中,遵照一套模式来发展,反而剥离了自己的独特性,无形中束缚了自己。▲

相关推荐
长城快评丨直播建议顾客“断骨增高”?收起你的傲慢和偏见

长城快评丨直播建议顾客“断骨增高”?收起你的傲慢和偏见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土土绒“就是把这里骨头打断,然后接10公分。”近日,A股上市公司戎美股份创始人在直播间“劝退”消费者的片段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广泛讨论。这段言论回应的是一位感觉自己身材矮小,难以驾驭其品牌服饰口袋的消费者。直播片段中,戎美创始人声称:“她觉得自己是小个子,连这个口袋都驾驭

2025-08-28 16:05:00

俞敏洪新书《做自己的追光者》,给青年学生一份成长指南

俞敏洪新书《做自己的追光者》,给青年学生一份成长指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俞敏洪近日出版新书《做自己的追光者》,结合其40年教育经验,为16岁到24岁青年学生提供一份成长指南。《做自己的追光者》书封。资料图片本书延续了他“接地气”的风格,没有空洞的大道理,真诚、坦率地和年轻人分享人生经验。“我从年轻时高考落榜,到做新东方30

2025-08-23 12:03:00

还清债务后,罗永浩为什么还要在B站“抛头露面”?

还清债务后,罗永浩为什么还要在B站“抛头露面”?

文 |深响,作者 | 何理你永远不能低估罗永浩。从新东方到锤子手机,从直播带货还债到上综艺保持公众曝光,从AR创业再到转型AI推出J1 Assistant,他的每一次出现,总是伴随着流量与争议。但你又不得不佩服他,同样是“失败企业家”,罗永浩显然比贾跃亭更有路人缘,大众对他的包容度、关注度都远不止于

2025-08-22 11:47:00

锐评|高铁邻座遇宽大体型男子致拥挤?解决问题别光靠乘客“忍一下”

锐评|高铁邻座遇宽大体型男子致拥挤?解决问题别光靠乘客“忍一下”

极目新闻近日,有网友发图文称,乘坐高铁二等座时,因邻座乘客体型较宽,导致自己难以正常就座,该网友质疑铁路部门售票时未考虑乘客体型差异。8月16日,中国铁路12306工作人员表示,若在列车上遇邻座因体型宽大导致空间拥挤,可第一时间向列车工作人员反映,协商调换座位。但若列车满员或无空座,可能无法调换,乘

2025-08-17 10:34:00

经常按掉闹钟继续睡,对身体是好还是坏?

经常按掉闹钟继续睡,对身体是好还是坏?

早上六点半,闹钟响起,你猛地从梦中惊醒,伸手按下“稍后提醒”。九分钟后,铃声再次响起,你又按了一次。第三次响起时,你终于艰难爬起,却感到脑袋昏沉、四肢沉重,仿佛比直接起床还更疲惫。这种每天都在上演的“起床拉锯战”,你是否也参与其中?手机闹钟“稍后提醒”的贪睡键丨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截图根据一项数据分析

2025-08-14 0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