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与实践推进,城市供水系统的智慧化转型已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民生保障、提升城市运行效率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济南水务集团在“慧行化清流,润物细无声”的核心理念指引下,致力于打造智慧水务平台,以科技创新驱动供水服务升级,为城市供水智慧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其中,通过构建和应用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与老旧管网改造项目深度结合,实现了管网、加压站、二次供水系统的有机联动,为泉城的“城市水脉”精准输配构筑起坚实的智慧屏障,让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
“五一”假期期间,记者来到这座城市供水“智慧中枢”,了解其是如何实现“城市水脉”精准输配的。

数字绘网,智能护航管网升级
济南水务集团充分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城市管网绘制了一张详尽且动态的数字地图。这张地图不仅精准记录了管网的布局、走向、材质等基本信息,更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动态反映管网的运行状态。
记者在济南水务集团调度中心看到,大屏幕上清晰展示着整个城市的管网分布情况,每一段管道的信息都一目了然。工作人员介绍,借助GIS系统,他们能够实时掌握管网的压力、流量等关键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

“配合老旧管网改造项目,我们对存在隐患的老旧管网进行了全面升级。”工作人员介绍道,在改造过程中,GIS系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精准定位需要改造的管段,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通过全面升级,管网的承压能力显著提高,跑冒滴漏等漏损问题大幅减少,为智慧化调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精准稳压,智慧赋能供水保障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服务、保证供水的同时,水压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加压站和二次供水方面,济南水务集团同样引入了智能化技术,为城市供水稳定运行再添保障。目前,济南水务集团所属37座加压站已全面接入智慧水务系统,为精准调控水压提供坚实硬件支撑。

记者走进济南水务集团甸柳加压站,看到智能传感器和远程控制系统有序运行。工作人员介绍,加压站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节水压,确保城市每个角落的水压稳定。通过实时监测管网的压力数据,系统会自动分析并调整加压设备的运行参数,实现精准供水。

二次供水系统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在远程终端,工作人员能够管理1188处小区的供水设施。针对高层建筑和远距离供水区域的二次加压环节,济南水务集团采用了“末端压力动态补偿”技术。该技术能够根据不同区域的用水需求和管网压力变化,实时调整二次加压设备的运行,实现“从水厂到水龙头”的全流程稳压保障。
记者走访了几个采用该技术的小区,居民们纷纷表示,如今家里的水压稳定,用水更加顺畅,再也不用担心用水高峰期水压不足的问题。
算法调度,高效统筹供需平衡
智慧化调度作为整个智慧管网系统的核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济南水务集团通过算法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精准地调配水资源,实现供需平衡。

“以前我们只能通过经验来进行调度,比如根据以往节假日的用水情况大致预估供水量,但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应对突发情况或者用水需求的细微变化。”济南水务集团板桥加压站宋永刚告诉记者,从“经验调度”到“算法决策”,通过智慧水务平台的逐渐升级,实现了供水调度的质的飞跃。在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智慧化调度平台。该平台集成了GIS系统、实时监测数据等多源信息,通过先进的算法模型,对不同区域的用水需求进行精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系统会自动调整水厂的供水量、加压站的运行参数等,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同时,济南水务集团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保障模式。线上,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对管网运行状态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线下,组建了专业的应急抢修队伍,一旦水压出现异常,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措施。
在城市供水领域,智慧化转型正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它借助智能化前沿技术,重塑城市供水模式,实现从“传统供水”到“智慧供水”的跨越。在“五一”假期期间,尽管用水需求有所增加,但济南水务集团的智慧化调度系统依然稳定运行,保障了城市供水的正常秩序。这一系列智慧化举措,不仅提高了城市供水的效率和稳定性,还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优质、可靠的用水服务,让泉城的“城市水脉”在智慧平台的精准调控下,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泉城百姓家。(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李少庆 通讯员:张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