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百科

践行大食物观,托举高品质生活

时间:2025-04-11 10:26:00

【光明时评】

作者:李扬(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区域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大食物观,一头连着田间,一头连着餐桌。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同传统的饮食观念相比,大食物观打破了对传统主粮的狭隘理解,更强调食物供给的多元化、可持续性与营养均衡,旨在构建一个更为高效健康、更具包容性的现代食物供给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高品质膳食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食为民天,食事关政。如今,居民的饮食需求已从过去的“吃得饱”迈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这一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城乡生活日益改善、消费理念趋向成熟、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的生动写照。可以说,从田间地头的五谷杂粮,到水产禽蛋、果蔬菌类,再到生态牧场的优质蛋白,目光所及,皆为食物。因此,大食物观以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引领一场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温饱型”向“营养型”“健康型”的深刻变革,推动人民群众迈向高品质美好生活。

在供给端,当前食物来源多样化水平明显提升,从田野到森林、从陆地到海洋、从传统农业到生物技术的全域资源均可用于食物开发。“主粮+杂粮+果蔬+畜禽+水产”的多元化食物供给格局初具规模。在消费端,大食物观不仅改变了供需结构,更引领了健康理念的革新。“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平衡膳食”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更契合中国人饮食习惯与营养需求的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为现代生活注入健康底色,让“舌尖上的中国”更具营养、更有品质。实践证明,大食物观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遵循,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吃得多样、吃得健康、吃得安心”的殷切期盼,绘就了一幅从“丰收在田”到“幸福在桌”的民生画卷,夯实了对生活的信心与底气。

以大食物观引领高品质美好生活,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政治任务。必须守牢粮食安全这条“红线”,统筹抓好“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奶罐子”“油瓶子”“鱼篓子”。农业生产要从传统农作物向多元生物资源延伸,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科学构建与资源禀赋相匹配、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农业产业结构与产业集群布局,从源头上夯实居民食物安全根基。同时,要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聚焦生物育种、智能农机、数字农业、绿色防控等关键领域,加快推动技术研发和应用,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给潜力,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需与时俱进,向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纵深推进。比如,推广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减少农药、化肥残留,提高食物本身的安全性与健康价值,加快构建覆盖食物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标准化监管网络。依托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农业技术建立全流程可追溯机制,推动“阳光餐饮”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农产品快检信息实时上传、农产品全流程精准溯源、食品监管数据高效共享,推动源头管控技术创新、智慧监管手段升级与标准体系完善,塑造更高效、更精准的食品安全治理范式,切实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

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有赖于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现代食物发展体系的支撑,更好统筹粮食安全与营养健康,向更广阔的食物资源要效益。推动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强化需求侧引导,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机制,实现食物供给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相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食物供给新格局的构建和形成,将保障人民群众在吃得饱的基础上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1日 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
这种病毒,易误诊!福州疾控提醒!

这种病毒,易误诊!福州疾控提醒!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以下哪种途径传播?家庭中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措施?处理患者呕吐物时,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今年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为进一步普及科学消毒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对科学消毒重要性的认识,帮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正确、有效地进行消毒操作,4月25日,由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关注环境与

2025-04-30 17:02:00

中文译唱让歌剧走近中国观众

中文译唱让歌剧走近中国观众

【面面观·歌剧是否需要中文译唱】作者:林艳艳(宁波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歌剧演员)近日,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教授在《光明日报》刊发《中文译唱让外国歌剧“听得懂”》一文,重申洋戏中唱的重要性。笔者对此深有感触: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有了以郑小瑛为代表的艺术家们探索实践的洋戏中唱,才让歌剧这门西方艺术真正走近

2025-04-30 06:26:00

帮助盲人“识别”菜品!汨罗高中生的小发明有点暖

帮助盲人“识别”菜品!汨罗高中生的小发明有点暖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盲人朋友在享受美食时,面临诸多挑战。他们难以准确识别食物的位置和种类,也难以知晓食物温度。第46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汨罗一中的学生带来一款温暖的设计——该装置包含一个智能餐桌垫子、四个定制餐盘以及一对磁性筷子识别系统。垫子上每个位置对应特定菜品盘子,通

2025-04-28 21:23:00

静宁青年夜校开设免费健康课

静宁青年夜校开设免费健康课

近日,静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静宁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姚旭红以《中医视角下的体重管理智慧》为主题开讲,从体质辨识入手,详解BMI计算方法,破除“节食速瘦”“保健品依赖”等常见误区,并现场演示耳穴压豆、穴位按摩等中医调理手法。为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静宁县创新推出青年夜校健康系列课

2025-04-26 16:25:00

跳出睡眠困境 不妨更“主动”些

跳出睡眠困境 不妨更“主动”些

【幸福处方】光明日报记者 肖人夫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闻阳夜深了,窗外的街道褪去白日的喧嚣,一片静寂。“11点前必须睡,不能再熬夜了。”25岁的李墨(化名)看了一眼床头的闹钟,暗下决心。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时针指向12点,李墨烦躁地抓起手机。屏幕的光亮刺得她眯起双眼,指尖漫无目的地划过各种软件……“今天

2025-04-26 05: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