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尝试把充电桩的角色从“送电”拓展为“诊断”,推出了主动防护技术。到了2019年,这项技术升级为两层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并进入全国范围应用。特来电安全总监孙文超介绍,“两层安全防护”的第一层,是设备CMS主动防护,在设备层内置12项安全模型,对充电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安全评估,将新能源汽车安全从车内BMS侧扩展到了车外的充电侧,实现了BMS故障的冗余保护及充电过程中的电池实时保护;第二层,是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识别,设置了24个安全防护及预警模型,通过大数据为车辆/车型建立全寿命周期的车辆及车型档案库,对不同车型、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充电进行差异化预警和保护,从车辆历史数据库进行故障溯源,从同车型指标偏离度对比分析故障严重程度,对充电网平台上的每辆新能源车进行安全评分,并进行风险分级管控。
据了解,截至2025年6月底,该技术累计防护了179万笔充电订单,提前预测高危车辆16.9万辆,有效预警并阻断可能发生事故的充电安全隐患1800起。
(大众新闻记者 张子良 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