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百科

中国书法的审美哲学与文化传承

时间:2025-04-23 11:17:00

文 | 庄谦之

●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本身带有象形艺术的特点。中国书法将文字写作变成一种兼顾内容和形式的艺术活动,通过运笔的气势,仿佛是在作画

●中国书法中富含矛盾元素的强烈对比以及调和统一。历代书法家正是在师法自然、调和矛盾、顺应规律的哲学中缔造出一件件不朽佳作

●汉字字形与字义的稳定性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载体。汉字是历史连续的构建基石,而书法则强化了这一连续性,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传承的艺术纽带之一

近代学者林语堂曾将书法定位为“中国美学的基础”,认为中国的各种艺术门类都莫不受到书法美学原则的深刻影响。书法中蕴涵着中国人的审美品味乃至处世哲学,解读、赓续书法文化传统,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书法艺术凝聚着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

汉字书写的艺术是中国所独有的。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本身带有象形艺术的特点,再加上古代汉字书写所使用的笔墨纸砚,使得汉字的书写具备了千变万化的造型可能性。英国汉学家吉德炜认为,中国书法将文字写作变成一种兼顾内容和形式的艺术活动,书写者不仅能全神贯注于词语,而且能聚精会神于汉字的符号,通过运笔的气势,仿佛是在作画。汉字书写的书法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无疑是独树一帜的。

书法艺术深度融入了中国的哲学思想。从儒家哲学的角度看,书法是书写者道德修养在视觉上的呈现。《礼记·乐记》提出了“德成而上,艺成而下”,指出高超的道德文化素养能促进艺术水平的提高。宋代苏东坡说“凡书象其为人”,“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明代傅山说“作字先作人”,指出了一个人的书法艺术风貌与其为人处世方式的密切联系,同时亦区分了君子之书与小人之书。明代项穆《书法雅言》说“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清代刘熙载《艺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进一步揭示了书法与书写者性情、才学、品格等文化素养的深刻联系。

从道家哲学的角度看,书法的美学规律体现了师法自然和对立统一思想。首先,书法是取法于自然而产生的。蔡邕《九势》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出,形势出矣”,指出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派生出书法的“形势”。其次,书写者在进行书法创作时要充分体悟并表现“无为”和“玄妙”。书法家虞世南说“书道玄妙,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唐太宗也有“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的言论,体现出高超的书法必须遵循自然的道家思想。从视觉形态上看,中国书法中富含长短、肥瘦、快慢、浓淡、轻重、方圆、疏密、正敧等矛盾元素的强烈对比以及调和统一。历代书法家正是在师法自然、调和矛盾、顺应规律的哲学中缔造出一件件不朽佳作。

可见,书法凝聚着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书如其人”的理念下,书法家力图用书法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并用“修身”来提升自己。在“师法自然”的原则下,书法家力求在书法中感悟和表现自然规律。欣赏书法作品,就如同品读一个人的学养与人格,品读一个人调和矛盾、师法自然的处世哲学。

书法是中华民族历史传承的艺术纽带之一

作为中国哲学的艺术表达,书法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传承历史、建构民族认同的作用。

在世界文明古国之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这一突出的连续性,得益于中国的汉字。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汉字的字形与字义具有稳定性。若我们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则不难读懂几千年前的文献,甚至也能释读篆书、隶书。而对于一个西方人来说,古英语已经有一定的阅读难度,更不用说希腊语、拉丁文。可见,汉字字形与字义的稳定性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载体。汉字是历史连续的构建基石,而书法则强化了这一连续性。历代君主与士人,多以书法来推行文治、构筑道统,更在书法中寄寓了对古代政治、圣人道德典范以及历史文化的深切向往与不懈追求。书法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传承的艺术纽带之一。

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唯有统一的汉字方能跨越地域。秦统一中国以后,确立了“以吏为师”“明法度,定律令”“书同文”的治理体系。汉承秦制,进一步确立了以文书治天下的行政体系,塑造出大一统国家的同一性。在这一治理体系中,文吏需熟悉律令,还需精通书法,文书行政的基础正是统一且高效的汉字书写。书法也助力了行政效率的提升,小篆诞生于统一六国文字,隶书诞生于“官狱多事,苟趋简易”的行政压力,草书则诞生于“官书烦冗”“趋急速耳”。科举制以“楷法遒美”取士,“馆阁体”更将书法推向标准化。可见,书法不仅提高了文书行政效率,更助推了中国疆域辽阔、风俗各异的区域整合为统一的政治文化共同体。

推动书法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书法与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相伴而生,成为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当下,既要传承弘扬书法文化,更要推动书法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传承弘扬书法文化,融入文化认同教育。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资源。在学校教育中,可通过书法课程、工作坊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书法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提升自豪感。在社会层面,可举办各类书法展览、讲座活动,让更多人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从而提升全社会的审美水平。

推动书法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新的生命力。一方面,可将书法与现代设计、数字艺术等相结合,开发具有书法元素的文创产品、品牌标识、数字艺术作品等,推动书法文化走向大众生活。另一方面,可开发如VR书法临摹、AI书法创作等项目,让书法文化以更现代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探索书法产品化、市场化的路径,为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活力。

以书法为媒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融合,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名片。在大湾区,港澳使用的是繁体字,广东使用的是简体字,而书法恰好是简繁两体同根同源、求同存异的纽带。可通过举办大湾区书法联展、比赛、学术论坛等活动,促进粤港澳三地书法家和市民的互动交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加强书法文化与岭南文化、港澳文化的深度融合,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书法作品,展现丰富多样的大湾区文化。此外,借助大湾区的国际化平台,将书法文化推向世界,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名片。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南方理论

相关推荐
人民日报社论:坚定信心 奋发有为 创新创造

人民日报社论:坚定信心 奋发有为 创新创造

人民日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在“五一”这个礼赞劳动、致敬劳动者的节日里,我们向全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打好宏观政策“组合

2025-05-01 08:24:00

“五一”舞起来!金凤区广场健身舞推广活动启动

“五一”舞起来!金凤区广场健身舞推广活动启动

为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4月29日,“潮趣舞集·全民律动”金凤区2025年广场健身舞推广活动拉开帷幕,以舞蹈为媒,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奏响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强音。活动以“潮趣舞集·全民律动”为主题,聚焦培育优秀广场舞团队、推广精品舞蹈作品,全

2025-04-30 15:17:00

国乐名家现身鄂州民乐音乐会,奏响“中国梦·劳动美”

国乐名家现身鄂州民乐音乐会,奏响“中国梦·劳动美”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姜梦瑶 阮琼 通讯员 魏君)4月29日晚,随着气势恢宏的民族管弦乐《金蛇狂舞》奏响,“中国梦·劳动美”民乐音乐会在鄂州市文化中心大剧院拉开帷幕。据悉,此次音乐会分为国乐中华美、民族共同体、醉美吴楚韵等上中下三篇章,以民乐为载体,致敬劳动精神,礼赞“五一”荣光。劳动模范、

2025-04-30 13:25:00

香港3月出口超预期急升18.5%

香港3月出口超预期急升18.5%

作为转口贸易中心,中国香港特区的进出口情况与中国内地外贸走势息息相关。图为近日东南沿海某港区。摄/焦建贸易及物流均属于中国香港支柱行业。为应对美国大幅加征关税,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近日积极为相关企业提供支持,在航运等方面亦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成效会将如何?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编辑|苏琦4月28日

2025-04-30 09:42:00

中文译唱让歌剧走近中国观众

中文译唱让歌剧走近中国观众

【面面观·歌剧是否需要中文译唱】作者:林艳艳(宁波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歌剧演员)近日,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教授在《光明日报》刊发《中文译唱让外国歌剧“听得懂”》一文,重申洋戏中唱的重要性。笔者对此深有感触: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有了以郑小瑛为代表的艺术家们探索实践的洋戏中唱,才让歌剧这门西方艺术真正走近

2025-04-30 0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