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青科融”“青科融担”等特色融资产品,成立青岛市科技金融联盟
青岛:科技金融“加码”推动科技创新
金融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推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
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委金融办、青岛金融监管局、青岛证监局等部门联合召开全市科技金融工作推进会。会上,“青科融”“青科融担”等特色融资产品发布,青岛市科技金融联盟成立,青岛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加快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高质量科技金融供给,助力青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
不断推出科技金融产品
当前,技术变革周期持续缩短,产业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轻资产、高投入、快迭代、高风险特征明显,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出时效性、紧迫性和多样性。对此,金融资源配置既需要超前部署和政策保障,又需要快速反应和试点突破,以不断丰富科技金融工具箱,赋能科技创新发展。
近年来,青岛承担了一批科技金融领域试点任务,是国家首批科技金融服务重点地区、国家首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城市、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政策试点城市,推出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以及“企业创新积分贷”“人才贷”“技改专项贷”等各类创新性业务,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支持。
会上发布的“青科融”“青科融担”等特色融资产品,是青岛不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的又一体现,助力抵质押物匮乏的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获得低成本信贷资金支持,将引导金融机构运用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向早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缓解企业资金难题。
记者获悉,近年来,青岛科技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建立了政策协同、资源对接、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已合作推出“青科贷”“青科保”“青科担”“投(保)贷”等政策产品,积极探索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路径。2025年6月末,青岛科技贷款余额5811.3亿元,科技型白名单企业贷款余额1483亿元,同比增长20.5%;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24.3亿元,居于全省首位。
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既是金融的事,也是科技的事。科技部门是需求方,重在提出需求、引导方向;金融部门是供给方,重在通过政策推动更多金融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集聚,科技与金融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共同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青岛市科技金融联盟的成立,就是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的举措。该联盟由青岛市各类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科研院所、孵化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其他有意愿参与科技金融服务的78家单位组成,积极整合“政、银、投、保、担”等多方资源,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实现科技、产业、金融三者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会上介绍,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中共青岛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监管局、青岛市科学技术局、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七部门是青岛市科技金融联盟的指导单位,将探索推动把联盟作为青岛市各类科技金融政策的试点平台,推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实现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良性互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