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百科

累计放流60万余尾 科技赋能 滇池银白鱼“归队”

时间:2025-09-08 08:37:00

每年都有大批银白鱼鱼苗回归滇池怀抱。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供图

昆明滇池曾有一种通体银白的“精灵”——银白鱼,它不仅是滇池特有的珍稀土著鱼类,更是老昆明人难以忘怀的鲜美记忆。因水质变化、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银白鱼种群数量一度锐减,徘徊在灭绝边缘。为挽救银白鱼,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科研人员从育苗等工作着手不断创新,让银白鱼逐步走出濒危困境。

银白鱼“生命保卫战”

20世纪初,银白鱼曾是滇池的“水中常客”,更是支撑滇池渔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受环境等因素影响,银白鱼数量不断减少,到21世纪初几乎“销声匿迹”。

随后,研究所在滇池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时,在一堆红鳍原鲌中发现了一尾银白鱼,这是多年来首次确认其在滇池仍有存活个体。科研人员多年扎根滇池持续跟踪调查,摸清了银白鱼的产卵时间、产卵场等关键习性。收集到13尾野生银白鱼,围绕它们展开了一场“生命保卫战”。

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银白鱼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稍有惊扰便可能应激死亡,对水体溶氧、温度、酸碱度的要求近乎苛刻,水温波动0.5摄氏度、溶氧含量稍降,都可能危及其生命,人工繁育工作困难重重。

为了让13尾亲鱼住得舒心,研究所在土著鱼繁育基地搭建了恒温、恒氧的专属养殖系统,24小时监测水质;反复调试饵料配方,从天然浮游生物到特制人工饲料,一步步驯化它们的进食习惯;模拟滇池野外的流水、石粒河床等环境,为银白鱼打造“理想产房”。操作过程中,科研人员小心翼翼,避免发出多余声响。

即使如此小心,人工繁育过程还是屡遭失败。人工催产,鱼卵未受精便坏死;精心孵化出的鱼苗,因饵料不适大量夭折;一次意外停电,导致溶氧下降,险些让几条亲鱼死亡……经过一次次复盘和调整方案,2018年,首批人工繁育的银白鱼苗成功孵化,这一突破意味着银白鱼“开枝散叶”有了技术保障。

此后,研究所乘胜追击,深入研究银白鱼生殖生理机制,建立涵盖“亲本培育—人工繁殖—苗种生产”的全流程技术体系,促成相关地方标准的发布,让银白鱼繁育从“摸着石头过河”迈向标准化、规范化。如今,研究所年繁育银白鱼苗能力已达数十万尾,为物种恢复筑牢根基。

“特训”放流助力生态修复

人工繁育成功只是第一步,让银白鱼回归滇池、在自然环境中存活繁衍才是最终目标。但实验室里的“温室鱼苗”直接放流,几乎没有存活可能。“它们缺乏野外生存技能,面对天敌、复杂水质毫无招架之力。”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研究所创新推出“网箱过渡”模式,在滇池划定专属网箱区域,作为银白鱼的“野外生存训练营”。鱼苗先在网箱内适应滇池的水温、水质,学习自主觅食、躲避天敌,待成长到一定规格,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后,再正式放流。2019年,第一批经过“特训”的银白鱼苗跃入滇池,自此,每年都有大批银白鱼鱼苗回归滇池怀抱。截至2025年,已累计放流银白鱼60万余尾。

同时,科研人员运用声学探测、环境DNA等技术,持续监测银白鱼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现在,在滇池部分水域,渔民和游客能偶然发现银白鱼的身影。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长江十年禁渔”战略,土著鱼的回归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更通过摄食藻类、浮游生物,助力改善湖泊水质,推动滇池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

聚焦濒危土著鱼,截至目前,研究所已牵头制定8项昆明土著鱼保育地方标准,建成珍稀物种活体库,年繁育土著鱼苗能力超500万尾。在守护生态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超1亿元。接下来,研究所将深化科技创新、推进种业自主可控、加强全球生态合作,让更多濒危土著鱼重焕生机。(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 通讯员范姝云)

相关推荐
累计放流60万余尾 科技赋能 滇池银白鱼“归队”

累计放流60万余尾 科技赋能 滇池银白鱼“归队”

每年都有大批银白鱼鱼苗回归滇池怀抱。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供图昆明滇池曾有一种通体银白的“精灵”——银白鱼,它不仅是滇池特有的珍稀土著鱼类,更是老昆明人难以忘怀的鲜美记忆。因水质变化、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银白鱼种群数量一度锐减,徘徊在灭绝边缘。为挽救银白鱼,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科

2025-09-08 08:37:00

秋韵(157)| 上游主题摄影征稿作品展——钟少勇作品

秋韵(157)| 上游主题摄影征稿作品展——钟少勇作品

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与韵味的季节,在五彩斑斓的色彩中,蕴藏着成熟之美,收获之悦。无论在田野还是果园,处处彰显着绚丽与成熟。让我们在金秋时节相约上游,体验丰收的喜悦,感受多彩的“秋韵”!《滇池初秋》组照一。上游新闻签约摄影师 钟少勇 摄于云南昆明《滇池初秋》组照二。上游新闻签约摄影师 钟少勇 摄于云南

2025-09-03 09:36:00

市民建议昆明草海隧道通行非机动车,官方回复了

市民建议昆明草海隧道通行非机动车,官方回复了

日前,有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建议“昆明草海隧道开通非机动车通行”,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回复表示,长度大于1000米的隧道,严禁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设置在同一孔内,广福路草海隧道不具备设置非机动车道的条件。该网友留言表示,草海隧道的建成通车极大方便了西市区和滇池度假区的连通,可建成至今,非

2025-07-24 19:02:00

昆明机场通报一航班起落架受损:现航空器已搬移出跑道,机场运行正常

昆明机场通报一航班起落架受损:现航空器已搬移出跑道,机场运行正常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运行情况通报7月14日晚间,缅甸国家航空仰光飞往昆明的UB805航班落地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后,因右主起落架受损无法正常滑出跑道。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立即启动预案,机上旅客安全离机,无人员受伤,现航空器已搬移出跑道,目前机场运行正常。来源:昆明机场

2025-07-15 08:44:00

翠湖荷花文化旅游季12日开幕

翠湖荷花文化旅游季12日开幕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刘会芳)7月12日,2025翠湖荷花文化旅游季开幕式将在翠湖公园中心区八角亭举行。开幕式当天,荷花仙子华服秀、民乐花灯歌舞、国风音乐会、荷花灯会、非遗手作等精彩活动将轮番上演。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荷花,还能看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展演,参与有趣的休闲娱乐活动,享受传统

2025-07-11 0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