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通州发布】
8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全面正式投用誓师动员大会举行。这标志着通州校区全面正式投用已进入最后倒计时。
28个教学机构将正式进驻,4000余名2025级硕士研究生新生将报到入校。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曾披露通州校区未来是学校的主校区。

党建领航新时代多校区发展战略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内唯一一所全国重点高校,通州校区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支持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之举。
据了解,人大学校党委在入驻或派驻在通州校区的党员中设置“教职工党员示范岗”和“学生党员先锋”等党建引领工作队伍。
誓师动员大会上,首批授予10名“教职工党员示范岗”、10名“学生党员先锋”。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之家
入驻通州校区的各教学机构按照组织程序第一时间成立2025级研究生新生党组织。
法学院院长杨东介绍,以法学院为例,现已完成新入学学生党支部架构调整,增设2025级专硕党支部6个、2025级学硕党支部4个,实现党支部与班级、团支部设置“三同步”,以党建夯实组织基础、激活服务效能。
从蓝图走向现实

按照“整体立项、分期实施”的原则,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从西向东推进通州校区建设。
首个建设项目北区学生宿舍一期于2019年3月正式开工。2024年9月,通州校区正式投入使用,进入先期运行阶段。
先期运行以来,通州校区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52次,参与人数近3.9万人次。

2024年9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启用大会举行
今年8月11日,通州校区进入全要素运行测试期。学校建立零延迟闭环响应机制,组织覆盖各场景的压力测试,不断完善应急体系建设。
即将入驻通州校区的28个教学机构,基建运行保障体系、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安全稳定保障体系、教学与培养工作体系、迎新与学生工作体系、校区管理运行机制等六大体系主责单位和20余家参与单位统筹安排工作力量,到通州校区开展相关工作。


为确保教学、科研、办公等功能顺利迁入,各教学机构组织工作专班实地调研踏勘,详细测绘教学楼各功能区分布,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空间划分方案,确保“空间到位即启用”。


历史学院院长胡恒介绍,学院系统梳理教职工办公设备和教学设施清单,统筹经费采购办公家具与教学用具,坚持“适用、规范、美观”原则。既考虑保障工作高效运转的实用性,又兼顾视觉美感与人文气质以凸显历史学科底蕴,力求“拎包上岗”“拎包上课”。
人大精神薪火相传的新天地
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通州校区将开设944门课程。
学校将从智慧教学、空间利用、导学关系、实践模态、培养改革五个维度,推动“以学为中心”搭建高密度高强度的知识训练体系,打造“新技术、新空间、新关系、新实践、新发展”的全新研究生培养改革体系。

以思想引领、学业支持、心理关怀、实践锻炼、文化浸润、安全保障等多维度协同支撑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学院—社区”三级联动的学生工作体系框架已搭建,全力营造安全、温暖、活力、特色的育人环境。
聚焦“食、宿、体、学、阅、商、环、服、行、医、房、物业、安保、网络”等14个方面,校园运行服务保障工作单位精准施策,持续优化师生体验。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