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百科

坚持以质取胜和规模效应相统一——深刻把握和运用“五个必须统筹”⑤

时间:2025-03-21 06:19:0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都有很高的要求,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量”和“总量”的关系,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

深入把握这一规律性认识,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结合,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辩证认识“大”与“强”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基本每1年至2年就突破一个10万亿元关口,2024年迈上130万亿元新台阶。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也是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第二大“数据富矿”,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

中国是个大国,大有大的优势。大,本身也是一种强。

——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具有丰富应用场景和放大创新收益的优势。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万美元,市场需求规模庞大、层次多样、场景丰富,成本优势、品类优势和速度优势显著,能有效摊薄企业创新成本,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最大化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不妨看看特斯拉成功背后的中国密码。2019年底,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创造“当年动工、当年生产、当年交付”的奇迹,将特斯拉从“产能地狱”的泥潭中拉出。不到5年时间,上海超级工厂整车产量就突破了300万辆,成为特斯拉全球产能最高的整车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超95%。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厂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工厂之一,造出的车是全世界品质最好的车之一”。2025年2月11日,特斯拉在美国之外的首座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正式投产。跨国车企持续“加仓”中国,折射出中国市场超强吸引力。

——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具有更强的抗风险抗冲击能力和自我稳定自我修复能力。

从各国经济增长史看,一些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经济大起之后出现大落,往往一蹶不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中美经贸摩擦等冲击,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大国经济内部可循环所蕴含的经济稳定优势。2024年,中国经济在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实现了5%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在实现自身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确定性。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再大的成就除以14亿都会变得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4亿都会变得很大。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让14亿多人都过上好日子,还需要进行长期艰苦努力。无论是吃饭、就业、分配、教育,还是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问题,哪一项解决起来都不容易。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防范化解风险,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这一指标指向2020年至2035年年均GDP增速需保持在4.72%。考虑到未来经济潜在产出水平会持续回落,“十四五”后期经济增速需维持在5%左右,为完成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预留弹性空间。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只有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挑战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正确把握“质”与“量”

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只讲速度不讲质量,高质量发展就会缺乏后劲。没有量的合理增长,经济稳健运行就难以得到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环顾全球,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2024年实现经济同比增长5%,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体量。经济增速是重要指标,但不能只看增速。即使5%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仍然名列前茅,集聚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增长都达不到的。2024年,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竞相涌现,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升至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在加快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提升发展质量的问题,也有做大总量的问题。质和量都提升,才是高质量的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表示,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的转变,就经济结构而言,要更加优化、更加合理,增强协调性;就经济规模而言,要在提高发展质量的基础上,推动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优势。做大总量,就有了更多回旋余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庞大的就业需求,离不开经济总量规模的持续扩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离不开经济日积月累的持续增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始终是重要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则是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完美平衡;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经济发展领域要求我们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实现经济质升、量增。

科学统筹“稳”与“进”

我国既在“量”上有大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也在“质”上有人才优势、创新优势、社会稳定优势,特别是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制度优势,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巩固向上向好势头。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稳是大局和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为此,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更好发挥经济潜在增长能力;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稳住楼市股市,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从各地设定的2025年经济发展目标看,绝大多数省份的预期增速目标不低于5%,这意味着各地将继续全力以赴拼经济,着力夯实稳的基础,为“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贡献力量。

进是方向和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和领先技术,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提高企业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

——坚持守正创新、先立后破,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活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有效破除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配合,以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为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经济社会体系是一个普遍联系、多维多元的复杂系统,要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

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认为,在谋划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政策初衷、目标取向、功能定位,在确定政策目标时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出发,自觉服从全局、服务全局,在制定政策措施时要注重系统集成、相互补位,防止各行其是,在实施政策时要把握好时机、力度、节奏。同时把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推动各类政策相互衔接、有机统一,共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动摇,统筹质量和总量,兼顾当前与长远,中国经济巨轮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航道上劈波斩浪、勇毅前行。

(调研组成员:经济日报记者 曹红艳 顾 阳 牛 瑾 欧阳优 黄 鑫 熊 丽 执笔:熊 丽)

相关推荐
贵州省家用电器协会成立

贵州省家用电器协会成立

9月9日,贵州省家用电器协会在贵阳市成立并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据介绍,省家用电器协会是由贵州省内从事家电生产、销售、维修、服务等相关业务的企业自愿组成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该协会以服务会员、规范行业、推动发展为宗旨,致力于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贵州省家用电器行业健康、有

2025-09-10 10:28:00

“大手笔”中期分红!公布了

“大手笔”中期分红!公布了

截至29日傍晚,六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全部出炉。面对低利率环境、宏观经济承压等挑战,六大行上半年主要经营指标保持稳健均衡,资产质量稳定向好,总资产规模稳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归母净利润合计约6825.24亿元,与去年

2025-08-30 22:52:00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北京时间2025年8月26日3时8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来源:人民日报

2025-08-26 08:08:00

海关总署:今年以来全国海关拦截183万件假LABUBU

海关总署:今年以来全国海关拦截183万件假LABUBU

中新网8月25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海关守护国门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成就。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在会上透露,今年以来,全国海关拦截了涉嫌侵权LABUBU的产品183万件。王军强调,中国海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服务强国建设,更体现大

2025-08-25 11:36:00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织密医疗保障网——我国基本医保制度不断完善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织密医疗保障网——我国基本医保制度不断完善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 题:织密医疗保障网——我国基本医保制度不断完善新华社记者彭韵佳、徐鹏航医保,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民生保障中的重要一环。以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为根本目的,“十四五”以来,我国医保提质扩面广覆盖,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疾病医疗负担,守好“看病钱”“救命钱”。全民参保进

2025-08-24 16:48:00